農村雇工工資“步步高”
陽江力推機械化搶時春耕春種 嘗試“兩模式”破農業生產瓶頸
“一到驚蟄節,鋤頭不能歇”。陽春三月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,直接影響到農民一年的收成;浳麝柦,這里地勢平坦,氣候濕潤,農業資源豐富,是水稻、蔬菜、水果在廣東省的主要產區之一,但由于前些日子寒冷的天氣,讓秧苗的成長受到影響,延遲了春耕的步伐。昨天,陽江在陽東縣雅韶鎮召開機械化春耕春種現場會,打響今年春耕的“集結號”。春分時節,記者驅車300多里,來到陽江種糧主產區陽東縣雅韶和大溝鎮,在田頭地間,與種糧大戶、村民談心,傾聽他們在生產中遇到的困難,了解新形勢下農村新的生產模式,還有心中的愿景。
文/圖記者 陳杰 通訊員 許廣企
站在陽東大溝鎮利屋村空曠的田野上,記者見到61歲的陳植桓時,這位頭戴沾滿泥巴的草帽、皮膚黝黑、笑容滿面的種糧大戶正站在田埂上忙著搬運秧苗,然后送到插秧機上。陳伯告訴記者,他共承包了700畝田地,怕來不及,16日就開始插秧,預計20天左右才忙完,“早點動手更好”。
“油價漲了,影響大不大?”記者問。陽東雅韶鎮龍灣村惠群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陳香安說,合作社60多臺農機耕種500多畝地,去年花的油費是20萬元,今年油價漲了,一年就多支出6萬元左右。
種糧大戶“反季節買進”想省錢
與油價不斷上漲相比,化肥和農藥等農資價格也有相應的漲幅,不過今年的尿素價格漲幅不大。陳伯說,尿素4年前90元/百斤,去年130元,今年在135元左右,上漲幅度不大,但復合肥變化很大,每噸上漲了200~300元。
陳伯說,種田就得精打細算,物價上漲快,還得想辦法省錢。陳伯說,種了這么多年田,也摸索出省錢的“訣竅”,像化肥,等到大家都開始需要的時候才買,價格肯定漲上去了,而他春季要做的事冬天就做反季節買進!澳昵3400元/噸,現在是3600元/噸,一噸就省了200元!
走進雅韶鎮龍灣村,70多歲的陳伯站在田里忙著給剛剛耙過的稻田護田埂,他告訴記者,兒子和媳婦都到佛山打工了,現在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管理著2畝田。記者注意到,田地勞作的、家里做家務的……迎面走來,不是年邁的老人,就是戴著斗笠的婦女,還有就是來回玩耍的孩童!按謇镛r業人口502人,常住在村里的只有120人!标愊惆哺嬖V記者,白天都不夠60人在家,除了部分是中年勞動力外,大都是老人、孩子和婦女,種田的也都是老人家。而勞力的缺失帶來的是人工成本的上漲,兩年前放秧工一天60元,現在100元,插秧機師傅過去100元,現在150元。
農業生產兩種模式的實驗
盡管種田面臨成本上漲、勞動力緊缺等難題,但在陳伯眼里,過去家家戶戶單打獨斗的模式種田利潤已經不大,但規;N田依然“有錢途”。
陽江市農業林業局種植科的朱敏記給記者算了一筆賬:承包田租200~300元/畝,政府給予的農業補貼一年156元(一造一畝78元),田租可以抵消一半以上,現在早稻今年100斤163元,晚稻193元,種田還是“有錢途”。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目前陽江已經開始兩種模式的嘗試,一是土地承包模式,一是服務管理模式。
土地承包模式就是陳伯種田的模式,通過村委會合作,與村民溝通協商,將土地流轉給承包農戶,通過承包人實現機械化耕作。而這種模式的基礎必須滿足以下條件:農村大多人不想種田、荒棄;確保農民對土地的所有,村委會詳細登記流轉農戶流轉田地信息,并報鄉鎮土地流轉中心確權;可以保證不被荒廢還有一定的收益。
而服務管理模式就是成立農業合作社,如惠群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通過農戶帶機加盟,合作社幫助提供耙田、插秧、噴藥、收割,農戶自己負責施肥和管水就行。該模式的基礎是:農戶仍想自己種植,但獨立種植成本高、收益少,合作模式幫助降低成本、提高收益。
陳香安計算,如機耕一畝田50元,而人工則100元;收割一畝田差不多2.5人一天的工作,就需250元,而機割只需80元,一年農戶就可省400~500元/畝。另外,根據3年計算,同等條件機耕、機割每畝可增產80~120斤。
“一到驚蟄節,鋤頭不能歇”。陽春三月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,直接影響到農民一年的收成;浳麝柦,這里地勢平坦,氣候濕潤,農業資源豐富,是水稻、蔬菜、水果在廣東省的主要產區之一,但由于前些日子寒冷的天氣,讓秧苗的成長受到影響,延遲了春耕的步伐。昨天,陽江在陽東縣雅韶鎮召開機械化春耕春種現場會,打響今年春耕的“集結號”。春分時節,記者驅車300多里,來到陽江種糧主產區陽東縣雅韶和大溝鎮,在田頭地間,與種糧大戶、村民談心,傾聽他們在生產中遇到的困難,了解新形勢下農村新的生產模式,還有心中的愿景。
文/圖記者 陳杰 通訊員 許廣企
站在陽東大溝鎮利屋村空曠的田野上,記者見到61歲的陳植桓時,這位頭戴沾滿泥巴的草帽、皮膚黝黑、笑容滿面的種糧大戶正站在田埂上忙著搬運秧苗,然后送到插秧機上。陳伯告訴記者,他共承包了700畝田地,怕來不及,16日就開始插秧,預計20天左右才忙完,“早點動手更好”。
“油價漲了,影響大不大?”記者問。陽東雅韶鎮龍灣村惠群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的陳香安說,合作社60多臺農機耕種500多畝地,去年花的油費是20萬元,今年油價漲了,一年就多支出6萬元左右。
種糧大戶“反季節買進”想省錢
與油價不斷上漲相比,化肥和農藥等農資價格也有相應的漲幅,不過今年的尿素價格漲幅不大。陳伯說,尿素4年前90元/百斤,去年130元,今年在135元左右,上漲幅度不大,但復合肥變化很大,每噸上漲了200~300元。
陳伯說,種田就得精打細算,物價上漲快,還得想辦法省錢。陳伯說,種了這么多年田,也摸索出省錢的“訣竅”,像化肥,等到大家都開始需要的時候才買,價格肯定漲上去了,而他春季要做的事冬天就做反季節買進!澳昵3400元/噸,現在是3600元/噸,一噸就省了200元!
走進雅韶鎮龍灣村,70多歲的陳伯站在田里忙著給剛剛耙過的稻田護田埂,他告訴記者,兒子和媳婦都到佛山打工了,現在家里只剩下他和老伴管理著2畝田。記者注意到,田地勞作的、家里做家務的……迎面走來,不是年邁的老人,就是戴著斗笠的婦女,還有就是來回玩耍的孩童!按謇镛r業人口502人,常住在村里的只有120人!标愊惆哺嬖V記者,白天都不夠60人在家,除了部分是中年勞動力外,大都是老人、孩子和婦女,種田的也都是老人家。而勞力的缺失帶來的是人工成本的上漲,兩年前放秧工一天60元,現在100元,插秧機師傅過去100元,現在150元。
農業生產兩種模式的實驗
盡管種田面臨成本上漲、勞動力緊缺等難題,但在陳伯眼里,過去家家戶戶單打獨斗的模式種田利潤已經不大,但規;N田依然“有錢途”。
陽江市農業林業局種植科的朱敏記給記者算了一筆賬:承包田租200~300元/畝,政府給予的農業補貼一年156元(一造一畝78元),田租可以抵消一半以上,現在早稻今年100斤163元,晚稻193元,種田還是“有錢途”。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,目前陽江已經開始兩種模式的嘗試,一是土地承包模式,一是服務管理模式。
土地承包模式就是陳伯種田的模式,通過村委會合作,與村民溝通協商,將土地流轉給承包農戶,通過承包人實現機械化耕作。而這種模式的基礎必須滿足以下條件:農村大多人不想種田、荒棄;確保農民對土地的所有,村委會詳細登記流轉農戶流轉田地信息,并報鄉鎮土地流轉中心確權;可以保證不被荒廢還有一定的收益。
而服務管理模式就是成立農業合作社,如惠群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通過農戶帶機加盟,合作社幫助提供耙田、插秧、噴藥、收割,農戶自己負責施肥和管水就行。該模式的基礎是:農戶仍想自己種植,但獨立種植成本高、收益少,合作模式幫助降低成本、提高收益。
陳香安計算,如機耕一畝田50元,而人工則100元;收割一畝田差不多2.5人一天的工作,就需250元,而機割只需80元,一年農戶就可省400~500元/畝。另外,根據3年計算,同等條件機耕、機割每畝可增產80~120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