農民果樹專家林芳立發明蘋果芽苗當年栽植次年結果新技術
▲剛剛種植兩年的蘋果樹開滿了花。
林芳立(右三)在向登封市唐莊鄉三官廟村的果農傳授蘋果的疏花技術。
農民果樹專家林芳立發明蘋果芽苗當年栽植次年結果新技術,而傳統的蘋果種植4到5年方能結果;日本專家出5000萬元購買此項技術被當場拒絕
□本報記者 中原三農網 記者 楊遠高 文/圖
4月10日,在登封市唐莊鄉三官廟村一處山坳里,600畝蘋果樹綻放花蕾,農民果樹專家林芳立正在向果農傳授疏花技術。果農張昆杰興奮地說:“這些果樹是2012年3月才栽種的,去年就掛果了,畝產達700多公斤。今年看這開花率,畝產最少可達2700公斤。林老師發明的這項‘芽苗栽植,早果速豐'技術果然名不虛傳,果農們有盼頭兒了!”
出身不好,給生產隊看果園
今年66歲的林芳立是偃師市緱氏鎮唐僧寺村的普通農民。1971年,在“文革”那個特殊的年代,因家庭出身不好和其他原因,還沒畢業的林芳立,被迫含淚離開了偃師縣(現為偃師市)第二高中。23歲的林芳立被生產隊派去管理果園。當時,村里只有8畝蘋果樹,高中肄業的林芳立此前從來沒有讀過果樹種植方面的書籍,更不懂果樹的管理技術,盡管他不怕吃苦受累,像管理地里的莊稼一樣精心為果樹澆水、施肥,但是,這些果樹就是光長條子不開花,也不結果。8畝蘋果樹還沒有1畝紅薯的收入多。1979年,生產隊不讓他再管理果園了,可倔強的林芳立哀求著對隊長說:“能不能讓俺再干一年,就一年!”隊長還是被他的執著感動了。